人文学院: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10日 浏览次数: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人文学院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校党委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实施,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结合学院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促学习、聚焦难题广调研、强化服务抓整改,让主题教育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

专业优势促学习,让主题教育见真章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阐明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思想建设应从加强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做起。”在人文学院“不忘初心,回到经典——重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专题讲座上,张侃教授以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中心,围绕着写作背景、版本修订、主要内容和现实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丰富的史料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全体师生“回到经典”、“把握经典”,不断加强学习教育的深度。此外,学院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邀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文科处处长武世兴作“新文科建设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报告,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主题教育期间,人文学院党委精心安排,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坚持立足学院专业特色,通过领读原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观看影片、升旗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使学习教育生动形象,入脑入心。组织师生党员前往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海堤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的特区发展成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师生观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古田军号》《一生只为一事来》等影片,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升旗活动,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学院还与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联合承办“看红色电影,爱伟大祖国”——《开国大典》《古田军号》主题观影活动,采用影像化的方式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激发青年学子爱国情、报国志。

党支部挂图作战,结合支部实际,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和集中学习研讨。通过参观华侨博物院、厦门市破狱斗争旧址、厦门大学校史展览馆等开展现场教学,组织支部党员参观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增强活动吸引力和实效性。组织党员原原本本读原文,悟原理,结合支部实际开展深入学习,深挖优秀典型,历史硕士第一党支部举办“我做驻村干部那一年”主题分享会,由支部成员分享在贵州山区担任驻村干部期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经历与体悟,以身边人身边事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院党委组织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为年龄较大、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20多位离退休党员“送学上门”,开展师生党支部共建,为老党员送去温暖与关怀,也让师生共话“初心”故事,畅谈治学为人之道,传承优良传统,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

学院以党建带团建开展志愿服务,以党支部立项为基础,开展“小故事,大中华——乡村少儿国学教育讲堂”项目,在长汀伯湖小学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志愿支教活动,以讲授国学故事的方式,以小见大,为孩子们提供德育建设疏导。不忘初心,回馈长汀,以此表达对革命老区崇高敬意,也是学院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红心”的具体表现。该志愿服务项目还获得2019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聚焦难题广调研,让主题教育动真格

本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人文学院党委在抓好学习教育的同时,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党组织建设、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学生社团等进行调查研究。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带队深入学院开展调研,就基层党委书记履职能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研究生党建工作、学生社团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为下一步推动学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学院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出很好的示范。

学院领导班子坚持深入师生,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组织系级班子、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开展个别谈心、座谈交流、走访调查37次,并通过配合学校机关各部门的调研,进一步加深对学院工作难题和重点的研究,找短板、析原因、查不足、定措施。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面求真,深入思考,对症下药,撰写调研报告6篇,并通过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进一步完善调研成果。

“听得见意见,才能找得准问题”。学院领导班子坚持开门抓主题教育,采取个别访谈、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68条,列出问题清单32项,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院领导班子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逐段逐句学习党章、《准则》、《条例》。对照党章党规把问题找到找准,把根源挖深,明确改进措施,推动主题教育往实处落。

强化服务抓整改,让主题教育求实效

学院党委把“改”字贯穿始终,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检视边整改,聚焦师生民意,以良好作风开展工作、服务师生。立行立改,整改落实26项任务,小到为教师办公室安装防盗窗,大到顶层制度设计,让师生切实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推行“一对一”联系制度。以中文系为试点单位,推行教师党员“一对一”联系非党员制度,年轻党员教师联系老教师,共同探讨为人治学之道,老教师党员联系年轻教师,协助思想教育和教学科研,通过联系制度,不断加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强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院党委进一步优化学生党支部结构,对本硕博党支部进行调整优化,打破原有的按年级设置的限制,按照系和专业跨年级组建党支部,加强高低年级之间的交流,将党建与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设立学生党支部双指导老师制,除分管辅导员为指导老师外,每个支部设立一位专业教师党员为支部指导老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支部的指导。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学院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梳理更新社团章程,设立双指导老师制,专业老师侧重提升社团活动质量,辅导员侧重加强政治引导,规范社团日常工作,稳步推进党建团建进社团。

提升标准抓落实。学院对标对表,提升标准,定制政治理论学习记录本、安装联兴楼报告厅LED屏幕与翔安校区共享互通、组建慕课制作团队、修订党委会、党政会、系务会议事规则……把每一项工作落实落细,逐步推进整改,让主题教育见实效。

人文学院党委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科特长,结合专题辅导讲座、“送学上门”活动等,让主题教育有深度、有广度。四项措施同步推进,强化服务解难题,“改”字贯穿始终,让主题教育有力度、有温度。

(人文学院)


Top